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社会生态化的哲学思考(4)

来源:太阳能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6,《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岣“去其重
<<册府元龟》,司马光之于《资治通鉴》,明代解缙之于《永乐大典》,清代纪昀之于《四库全书》等等,无不继承了孔子的这一编纂体例和方法。随着历史的前进,编辑学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备的编辑体例,形成了古代编辑的编纂特点,认真研究古代编辑的特点,对我们的现代编辑学是大有裨益的。·“编纂”是古代编辑的特点之一。编纂有两种含义:一是在大量占有古籍文献的基础上编辑成书。孔子删诗书,编“六经”,就明显地体现了这一方面。如孔子对《诗经》的编纂,司马迁有详细的论述:“古者诗三干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字乙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践,至幽厉之缺,始於衽席,故曰‘《关睢》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6,《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岣“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皆弦歌”是孔子编《诗经》的具体过程和编辑方法,它表明在孔:产删诗前流行的三干余首诗篇是杂乱无章的,孔子去掉了那些重复繁琐的,选择了三百篇纯正的、有教化意义的,“可以兴、竺主卒:竺竺群,可以怨,迩尔事父,远尔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诗篇,对他的学生施于礼义教育,学习事父事君的道理,增加语言,文学修养。同时规定了选诗的标准是“皆115弦歌”,凡是能配乐演唱的按照其性质分成《风》、《雅》、《锣!>)三部分。最重要的是孔子在编诗过程中,确定了“述而不作,敏而好古”的编辑思想原则,完全遵重流行诗篇的原貌,只从事整理,编选工作,而没有进行新的论述和创造。因此,孔子依据他的编辑思想原则编选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代表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生活的面貌。不但为后代保存了极其珍贵的古代文献,而且也给我国编辑学史留下了可资借鉴的编辑体例、原则。编纂第二方面的含义是既编且纂,“纂”通“撰”。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编成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从战国时的周威烈王23年(前403年)写起,一直写到五代最后一朝的灭亡,即后周世宗显德6年(959年),共计1362年,其年代之长,跨度之大,系统之完备堪称我国编年体史书之最。既然《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那么就一定要尊重历史事实,在前代留传下来的古籍;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编纂。恪守成规,对历史年代、材料的简单堆砌,那只能是一种重复劳动,没有学术价值。司马光深谙这古籍编纂之道省0出心裁,自成体系。他的助手刘恕在倾豆鉴外纪自序》中序司马光言说:“《春秋》之后迄今千余年,《史记》至《五代史》i一千五百卷,诸生历年莫能尽其篇第,毕业不暇举其大略,厌烦趋易,行;降泯绝。予欲托始于周威烈王命韩魏赵为诸侯,下迄五代,因丘明编年之体,仿苟悦简要之文,网罗众说,成一家书。”这“网罗众说,成一家书”并非易事,它需要编纂者付出创造性的劳动。为了实现这一编著:目的,司马光确立了“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uo的编辑思想。其编纂程序是,首先搜集资料,编成丛目,在选材中精心挑选具有典型事例的历史事实,依其时间分别置于各年之下;然后对丛目中汇编的资料考证异同,删削繁复,编出初稿,写成长编,最后由司马光校订史实,斟酌取舍,润色文字,写成定稿。整个删定工作充分体现了司马光既编且纂的过程。这里既要有对史料的再审查、区分真伪,对史料的“资治”作用进行衡量,以辨明其利害得失,又有对文字的润色加工,精雕细刻。同时,还要运用叙事,评论等方法,惩恶劝善,澄清是非。这些工作,编著者仅有较高的语言文字功夫是不够的,更需具备敏锐的目光,明辨是非的头脑,通古博今的学识,非史学高才不能胜任。“校雠”是古代编辑的特点之二。校雠又称校勘。汉代前古籍多用竹简,典校书籍,就是把竹简上的错误,用刀来削除改正,用今天的话来说,校雠就是校对,但古代的校勘古籍与现代的校对样书,在内涵上要广泛得多。校雠’之义,盖自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如此。,噜章学诚从理沦上对校雠进行了阐释,说明古代编辑的校雠工作,绝非单纯的校正文字、标点的谬误,而是复杂的古籍整理工作。西汉的刘向、刘歆父子是我国古代编辑校雠学的鼻祖。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先秦古籍遭受到重大损失。西汉初年,汉惠帝废除禁书令,民间流:传、窖藏之书大量涌现,“百年之间,书集如山”。当时由于古籍版本杂乱,传讹现象严重,汉成帝为了整理宫中藏书,便任命几个人校书,由刘向总管,相当于现在的总编辑,用了近加年的时间,对当时所有的重要文化典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理。·刘向父子的校书,首先,是把所有的书籍按内容和性质分类,由专人负责校正。刘向负责校经传诸子诗赋,校书时先用几种不同的版本校对,校正以后,写在竹简上,叫做杀青11B书,再经过校正,才写上素帛,这便是准定本。其次,一本:幅校定以后,刘向撰写一篇叙录,记录校定过程,包括所依据的各种版本,古籍的大体情况,如学术源流、篇目、文字的差错脱误等。概述全书的大意,包括著者事迹,时代背景,评述内容。最初每书一篇叙录,写在书本上面,后来将群书叙录汇编一起,写成了朋0录》一书,记录了他编辑工作的成果。第三,制定了图书目录学,分类法。刘向死后,刘歆子承父业,继续为皇家整理和校正各种书籍,他在朋0录》的基础上,整理编辑成了《七略》。《七略纠乏一部图书分类法,将图书分类,编成目录。七略分为辑略总论、概说,综述学术源流;六艺略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考经、小学九种;诸子略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十种;诗赋略包括歌、诗、赋;兵书略包括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数术略包括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方技略包括医经、经方、神仙、房中,分类讲究,系统连贯,奠定了我国图书目录学的基础。“注释”是古代编辑的特点之三。所谓注释就是给那些佶屈聱牙、文义艰深的古文作注,使之简明易懂。有人把为古文作注喻为水道不畅,须灌注、疏导而后通一样。古代编辑的注释名目较多,有:故、训、传、记、注、解、笺、章句,以后:已出现了集解、义疏、正义等。前者是直接为古文作注,后者则是对古文作注不确或难解之义的解释。我们把注释也看成是古代编辑的工作特点,其理由是:它也具有古籍整理编纂性质。首先是搜集了大量的文献典籍,接着对材料进行辨别筛选,I:凹贝原本校勘,一旦发现问题,是疑难的释疑,是繁琐的变易,是文误的刊谬,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则以“某谓”j:口何来申明己见。郑玄是东汉的经学大师,同时又是大编辑家,他“囊括大典,网罗众说,删裁繁芜,刊改漏失,择善而从,自是学者略知所归。岣遍注群经,自成一家之言,形成新的经系。郑玄的注释体例,首先是篇目次第,如对“三礼”的注释,汉代所用本子较多,篇目次第均有不同,郑玄以刘向朋C录况己载为准,分别为《周礼》、《仪礼》、财乙》作了详注。“三礼”的名称汉以前就提出来了,郑玄为之作了详解之后才确定下来。其次是校正读音,训诂名物,解释经义。这是注释的主要方面,郑玄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博采众家,会通古今,“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使经书文字简约易懂,便于流传。第三是校勘经文中的误字、衍文、脱文以及错简现象,但不迳直改动原文,而是在注中作了详细说明。综上所述,编纂、校瑚、注释是古代编辑的三大特点。且在具体工作中呈一种胶着状态,三位一体,不可分割。显而易见,因为古代社会的社会分工、编纂对象,工作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的产生与特点是具古典形态的,与我们现代的编辑和编辑过程不可同日而语。但也不可否认,我们现代的编辑工作正是继承和发扬了古代编辑的优良传统而形成的,尤其是古代编辑严谨的治学精神,更值得我们效仿。;旨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还需要我们继续挖掘、探索,以期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注:①刘光裕《编辑史研究的几个问题》,《编辑之友n989年第l期②⑤《校雠通义蜷一。⑧史马迁《孔子世家》第十七。④司马光{进书表》。⑥《后汉书》本传。(责任编辑李景文)117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2年总目录·政治·试谈高等学校在反“和平演变”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叩…..…………………………,李克声(1.1)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道路——再论民族区域自治…………………………………………郭明(1.18)对我国民族矛盾的几点认识…………………………………………………………………周亚东(1.24)社会稳定三要素·...…………..……;........…..........,.…..…‘..….…………......….….·马凤龙(1.53)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矛盾及其解决途径………………………………………………赵海月(1.58)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笔建设胜利之本……………………………………·司亚民张潭金艳芬(2.1)试谈“五四”精神·..……...….…..…”…...‘..”..................………......…....。.....…......·张庆峰(2.7)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几点思考………………………………………………..‘杨士军李春华(2.11)中国欢呼毛泽东——对“毛泽东热”的思考………………………………………………………………明志学(3.55)毛泽东领导决策思想探析…………………………………………………………陶锐景丽新(3.60)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李春生(4.83)西方国家中央和地方关系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林尚-~-(4.88)。经济·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模式比较谈……………………………………………………………杨韧(L29)论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内容及其功能………………………………………………胡晓风梁超(1.35)内陆省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与途径……………………………………………………王景义(1。40)乡镇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特色……………………………………………………郭燕青(1,44)论外向型经济产业结构的选择………...…………………………………………胡晓风梁超(3,64)兴办“三资企业”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伍绍志(3。69)浅谈外向型经济人才的素质及其开发…………...….…………………………………….·张迎利(3,73)关于发展外向型经济问题讨论观点综述……………………………………………………姜发(3.76)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肖振常(1.5)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王毓(1.11)。历史·西周开国于周文王………...,....¨…..........,.......…..”…........…....….....”孙斌来孙凌安(2.76)论孝观念形成于父系氏族公社时代…………………………………………………………康学伟(2.82)论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的地产运动及其历史意义·.....................,............................王晋新(2.89)清教徒考辨….‘…....…..…..:..….‘......….”…..…..…..........…¨……..……...……..·董小川(2.97)中国原始文化探源………………………………………………………………………………冯庆余(3.1)略论孔子的快乐主义思想………………………………………………………………………雷庆(3.8)周世宗改革的历史经验……………………………‘…………………………………………赵永春(3.13)论康雍乾吏治思想……………………………………………………………………………于鹏翔(3.18)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其有关问题………………………………………………………曾永玲(3.23)论近代中日之学西方…………………..…...…….....……..,………………...…..………翁有利(3.29)简评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崔丕军王伟(3.34)论中国国情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的形成与发展·...‘.......,.........................·赵英兰(3.37)从“解放台湾”到“一国两制”118——论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历史发展””””一““”””…—“”…一……””一””…·王国君(3.41)论早期罗马帝国皇权由养子继承问题………………………………………………………张树卿(3.46)沦中世纪初期欧洲的三元政治·..…..…..‘...........................…....‘...…….......…..‘·厉永平(3.50)略论商周天人观·.............,........................................................................,.·夏予贤(4.40)孟子天命观新论·.............,...........,................................................,...........,.·梁韦弦(4.47)略论礼的起源与形成…………………………………………………………………………商国君(4。52)传统文化研究的新突破——评噬先秦孝道研究》……………………………………………任平(4.57),甲骨刻辞。卿史”“往贮乏”辨·.,.......,...,..................................,..............;..........,,·董莲池(4。60)明成祖经营贵州述论·...…….......…..;….............。.…..……...,.....”......……......,.·李宁(4,70)从明律看封建家庭中的夫妻关系……………………………………………………..…….王明霞(4。74)战国时期燕国在辽东地区的货币经济………………………………………………………刘予敏(4。65)论大{匕以前的日本对华夕卜交·..........‘..................................,.,..‘......................·王J,I(4。78)简沦张宾……….;……..….,.……………….‘.………….….…...…,.......,..….………..·郑显文(1.80)·文学·穆陵考….…………...…....,.……….……………….….,……………..……….¨‘..…..…侯云龙(1.62)设譬拟喻巧运匠心一《红楼梦》修辞之三…………………………………………………陈大夫(1.65)关于巴金前期小说中的浪漫主义问题………………………………………………………靳丛j》(L69)文学价值观浅说………………………………………………………………………………姜书良(2.16)刘勰艺术“意象”论说解·....,...........,.......,..........................,.,....,......,..............彳芦海文(2.21)写作场论………..………..…...………..…..…..…….……........,.,,.............…......,.·邱安昌(2.26)噬春江花月夜》新析·..........,..............................................,..............‘..........,。·张殿臣(2.30)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比较谈·.,,..........,.,.........,................,。....,..................。......,.·王志冈0(2.34)试论《诗经》的兵役、徭役诗……………………………………………………………………李秀云(2.38)“既生瑜,何生亮?真,I;——噬三国演义》中周瑜形象新议………………………………………………………李景文(3.79)茅盾前期现实主义学观………………………………………………………………………吴秀英(3.85)略沦徐志摩理想悲剧之归因,…………………,.…….…..……..…...…………·王桂波程荣华(3.89)社会科学实验论…………………….….…………..……....…..…,.…….…..…….…….·都本忱(3.92)关于“非英雄化的深思”——再论社会主义文学中的普通人形象·...,.......................................,...王进(4.1)现代意识审视下的心理追求与困惑——中国现代农民形象心理演进综论之一………………………………………李英姿(4.10)试释通变…...………..。........…..”……..…………………........….………...….……..·贾树新(4.14)艺术接受的心理类型探微…………………………….…………………………………….·姜开翔(4.19)论《招魂》崇高与优美之艺术表现……………………………………………………………颜翔林(4.22)马致远散曲的诗情画意……………………………….……........…………………………蔡建境(4.Z5)布莱克与华坛华斯的诗歌《伦敦》……………………………………………………………王莎烈(4.106)。语言,怎样根据东北方音识别入声字………………………………………………………………吕朋林(1.74)条件句浅谈…………………………………………………………………………...………刘桂芳(1.77)单音词双音节化的考查………………………………………………………………………王安节(2.43)119

文章来源:《太阳能学报》 网址: http://www.tynxbzz.cn/qikandaodu/2020/1029/384.html



上一篇:太阳周期长度:太阳活动性与气候紧密联系的一个
下一篇:第三次浪潮还是第五次长波

太阳能学报投稿 | 太阳能学报编辑部| 太阳能学报版面费 | 太阳能学报论文发表 | 太阳能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太阳能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