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社会生态化的哲学思考(2)

来源:太阳能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代,“城市必然要领导农村。农村必然要跟城市走。,,o列宁的这些论述阐明了恩格斯提出的未来社会的“城乡融合”
在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代,“城市必然要领导农村。农村必然要跟城市走。,,o列宁的这些论述阐明了恩格斯提出的未来社会的“城乡融合”是城市体系的结构、布局、规模将更加合理;城市和乡村结合更加密切;乡村的生活条件向城市学习。正确的理解恩格斯所说的城市和乡村的“融合”,对我们正确处理城乡关系是有帮助的。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转变,迫切要求疏通城乡流通渠道,为农副产品开拓市场,并满足农民对工业晶、科学技木和文化教育的需要。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的增强,也迫切需要与农村的结合,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得市管县的体制应运而生。吉林市近几年来,在完善经济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为了使城乡市场畅通,建立了以市区为中心、市、县、镇相互联络的商品流通网络,在市内和县镇开辟了农副产品和小商品]04的农贸交易市场。鼓励农民进城直接销售农付产品,鼓励企业直接下乡收购农副产品原料。初步发·挥了商品流通在联系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积极扶植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城乡农副产品加工进行了合理分工,鼓励城市科技人员到乡镇企业承包、任职,为乡镇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使许多农民已不在囿于对土地的传统依赖,他们离土不离乡,找到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新路子。还按照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城乡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改变了单一生产粮食的农业结构,大大提高了农业商品率。马克思和恩格斯特别强调了现代化大城市在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作用。马克思指出:城市把“商业统治权”和“大工业的各种条件或大或小的优势结合在一起。H9中心城市发展了科学技术。如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中心“曼彻斯特的现代化的生产已达到了完善的地步。w“城市的繁荣也把农业从中世纪的简陋状态中解脱出来。,Q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城市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作用概括为,它为社会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聚集着社会历史的动力”,。恩格斯还论证了大城市促进丁工人阶级政党的产生和斗争的统一。“在现代生产方法占沈势的工业区域的影响之下,由于交通的发达,由于许多工人迁徙不定的生活使他们的知识有了发展,于是便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核心,这个核心关于阶级解决的思想更加清楚得多,而且更加符合于现存的事实和历史的需要。,,o大城市是工人的聚集地“工人们开始感觉到自己是……f个整体,是一个阶级;他们已经意识到他们分散时虽然是软弱的,但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这促进了他们相资产阶级的分离,促进了工人所特有的、也是在他们的生活条件下所应有的那些见解和思想的形成,他们意识到了自己受压迫的地位,他们开始在社会上和政治上发生影响和作用。”。列宁对城市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是充分肯定的,他说;城市对于“旧经济制度的改变”和“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起了重大的作用,。他高度评价城市的作用,赞誉城市是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指出:城市繁荣了人类文化,它“充满朝气和文化发达的大中心的历史功绩”,。这些都雄辩的证明了城市在社会发展中起的进步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我国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和失误,致使城市在国家发展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长期以来,影响我国城市发展的因素,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如“左”倾思想的干扰和“十年动乱。的破坏外,从根本上来说,对现代化城市发展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是一条重要的原因。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党的工作重心移到了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可惜的是,这一思想并没有得到认真的全面贯彻。小生产管理方式的狭隘眼界,凭老框框、老经验办事的习惯势力,对现代化科学管理知识学习和运用的轻视,缺乏宏观的、长远的、战略性的指导思想等,这些都造成了对城市作用的严重忽视,没有把城市作为注释;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l卷第37页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4页⑧付筑夫:《中国经济史丛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323—324页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7页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l卷第25、57页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7页⑦《马克思恩袼斯全集》,第2卷第300—301页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0页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61页⑩同上,第5卷第551页⑩同上,第2卷第303页!⑩《列宁全集},第19卷,第264页⑩《马克思恩格斯全要》,第3卷第2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70页⑩《斯大林全集》,第13卷第297页⑩《马克思恩札斯全集》,第46卷第494页一个综合的整体宋规划、建设和管理。在决策思想上,只有工业的概念,缺乏城市的概念;在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只有经济要求,缺乏社会和环境要求;在城市规划上,长期被严重忽视,不能发挥其综合职能等等,使得我们的城市长期处于一种半自发的、半盲目的、远非现代化的状态。这种状况,很不适应科学化、现代化、社会化的需要,并已成为国家经济与城市发展的障碍。很难设想,建设现代化国家而没有现代化城市;更不能设想,中心城市建设不好,经济可以腾飞。现在,全国人民正在万众一心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实现现代化,城市要先行,要以现代化工业城市发展带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振兴经济,建设物质文明,主要经济力量在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开发智力,文化科学教育要上去,主要基地在城市,城市发展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离开了城市现代化的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实现不了。⑥《列宁全集》,第20卷第34页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90页⑩同上,第3卷第57页⑩同上,第4卷第520页⑧同上,第3卷第57页@同上,第3卷第57页@《列宁全集》,第29卷第114页@同上,第30卷第225页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7Z页⑩同上,第2卷第322页⑩同上,第7卷第387页⑩同上;第23卷第552页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u页⑩同上,第2卷第A07页@《列宁全集》,第3卷第549页⑩同上,第5卷第13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406页⑨同上,第23卷第552页⑩同上,第22卷第466页[作者简介]吴榜华,1959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现任古林林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林学会理事,吉林林学会副理事长,国院林联(1UFRO)会员。(责任编辑:陈大夫)105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总第(59)期布莱克与华滋华斯的诗歌《伦敦》王莎烈C内容提要)威廉·布莱克和威廉·华滋华斯,都是英国著名的浪漫派诗人。他们都以伦敦的社会状况为题材写出了同名《伦敦}的诗篇,然而风格迥异,各具千秋,.-'lA都表达了他们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威廉·布莱克和威廉·华滋华斯都是英国浪漫派诗人。布莱克可以说是英国浪漫派诗人的前驱,而华滋华斯则可以说是英国浪漫派诗人中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他与科勒律治一起被称为湖畔派诗人。华滋华斯在诗歌创作方面曾提出过一套对后世颇有影响的理论,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布莱克与华滋华斯早年都曾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他们都同情革命和社会改革,可是到了晚年,俩人又都趋于保守。布莱克晚年多沉于写一些具有神秘色彩的诗歌,而华滋华斯则倾向于写山水和自然诗。他们都很少问津于当时的政治时事。无独有偶,两人分别在不同的年代里都以伦敦为题创作了个人的佳作——《伦敦》。布莱克的《伦敦》写于1794年,较华滋华斯的《伦敦》早八年,发表在《经验之歌》上。而华滋华斯的《伦敦》共有两首,作于1802年。发表在1807年的作?集》里。两人都表达了其进步思想,表达了他们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两个人的《伦敦》诗都是以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伦敦为背景的,都是以它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冲击下所暴露出来的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腐败、堕落为题材的。华滋华斯笔下的伦敦就好象是一潭死水,一片低洼的沼泽地,它正在腐败,散发着毒气,失去了往昔盎然的生机。它需要一位胸襟磊落的伟人——密尔顿来解救他。而布莱克笔下的伦敦则活脱脱的是一座阴森恐怖的人间地狱。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两个人的题材写的虽然都是伦敦,然而,他们各自的写作手法和对主题的处理却截然不同。一、布莱克笔下的伦敦和创作手法布莱克的

文章来源:《太阳能学报》 网址: http://www.tynxbzz.cn/qikandaodu/2020/1029/384.html



上一篇:太阳周期长度:太阳活动性与气候紧密联系的一个
下一篇:第三次浪潮还是第五次长波

太阳能学报投稿 | 太阳能学报编辑部| 太阳能学报版面费 | 太阳能学报论文发表 | 太阳能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太阳能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